混沌时代:“金木水火土”的产生与“宇宙大爆炸理论”
应网友的要求,从今天开始我将从四柱五行的基础理论开始,给大家详细谈谈如何分析一个八字。这个系列的文章为最基础的内容,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学习,共同研究。
我们要从哪个部分开始这个系列的文章呢?我想了下,就从命理学最基本的源头,五行理论开始讲起吧。
混沌时代
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,这个“很久”的量级是数亿年以前,哪个时候还没有宇宙,在渺渺中有一个像鸡蛋一样的东西飘忽不定。这个像鸡蛋一样的东西就是宇宙的前身,被称为“混沌”。(图片来源于pexels)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“混沌”的状态。我们都见过“生鸡蛋”吧。生鸡蛋是一个椭圆的形状,里面的最外层是蛋清,最里面是蛋黄。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是黏糊的,是不清澈的,这种状态就是“混沌”。《三五历记》说:“未有天地之时,混沌状如鸡子,溟滓始牙,濛鸿滋萌,岁在摄提,元气肇始”。《三五历记》中的“鸡子”就是“生鸡蛋”。用我们的俗语说,宇宙的前身就是“一团浆糊”,没有阴阳,没有五行,没有干支,更没有任何物体和生命。
太极生两仪说
不变是相对的,变是绝对的。“前混沌”的时代,学术上有些人将其称为“无极”,而“后混沌”时代,此时已经非绝对的混沌状态,学术上有人将其称为“太极”。
这种“混沌”的状态并非一直稳定,而是在慢慢发生着变化。“无极”生“太极”,从绝对混沌到相对混沌。就好比我们把鸡蛋打碎后放到碗里,里面的蛋清、蛋白和水分、空气开始慢慢分离。这个时候,“鸡蛋”中“清轻者上浮而为天,重浊者下凝而为地”,于是就有了天地之分。“重浊者下凝而为地”是指地球形成,“清轻者上浮而为天”则形成了日月星辰,宇宙这个时候就出现了。
天地即阴阳,阴阳就是两仪。这就是“太极生两仪”。
浚川子说:“天地之初,惟有阴阳二炁而已。阳则化火,阴则化水。水之渣滓,便结成地。渣滓成地即土也,何至天五,方言生土?水火土,天地之大化。金木者,三物之所自出。金石之质,必积久而后结”。在天地分离,阴阳二气生成的过程中,五行就随之而产生了。也可以说,五行是天地分离的产物,比如“鸡蛋”中比较重的“渣滓”就沉淀到“碗底”变成土。
太极生五行说
上面的先有两仪后有五行的说法是一家之言,还有一种说法是混沌之中先生五行,五行再生两仪。《渊海子平》就采信这种学说,书中说:“盖闻天地未判,其名混沌;乾坤未分,是名胚腪;日月星辰未生,阴阳寒暑未分也。在上则无雨露,无风云,无霜雪,无雷霆,不过杳合而冥冥。在下则无草木,无山川,无禽兽,无人民,不过昧昧而昏作。是时一气盘中结,于是太易生水(未有气曰太易),太初生火(有气未有体曰太初),太始生木(有形未有质曰太始),太素生金(有质未有体曰太素),太极生土(形体已具乃曰太极)。所以,水数一,火数二,木数三,金数四,土数五。迨夫三元既极,混沌一判,胚腪乃分。轻清为天,重浊为地。二气相承,两仪既生,化而成天,其始也”。
可见,“太极生五行说”认为,混沌生五行,五行再生天地。同时,两种学说都认为五行和两仪的生成基本是同时发生的(略分先后)。
与“宇宙爆炸说”
不管是“太极生两仪在先说”,还是“太极生五行在先说”,都认为宇宙之前身为“混沌状态”,然后再生成宇宙,而这种古老的学说与现代的“宇宙爆炸说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“宇宙大爆炸”理论认为:“爆炸之初,物质只能以电子、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。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,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。随着温度降低、冷却,逐步形成原子、原子核、分子,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。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,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,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”(引用来源于网络)。
“混沌理论”认为,宇宙是由混沌“清浊分离”而为宇宙。“宇宙大爆炸”理论认为,宇宙是由基本粒子“凝聚”而成为宇宙。“电子、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”的存在状态不就是“混沌”吗?所以,古代人与现代人对宇宙起源的认识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了。
在天地分离,宇宙形成后,“混沌时代”过去了,“洪荒时代”来临了。下篇文章我们会讲下“洪荒时代”产生了什么样的物质,这些物质对我们的命理学理论有什么帮助。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,谢谢大家!
文 西风独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