佩服又遗憾!说说梁武帝时期那场星相学的辩论会
八字命理学在古代的时候与星相学经常是放在一起讨论的,统称为“星命学”。如果我们看明代及以前的许多的命理学著作,大部分都是星命合参,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《三命通会》和《五行精纪》就是如此,此外还有《星平会海》和《袁天罡先生五星三命大全》等也是如此。
我之所以要谈到星命合论,是因为想跟大家谈谈星相学中的一场著名的辩论会。说起阴阳五行的辩论会,大家应该都会想到汉章帝时期在白虎观的辩论,这次辩论的内容被集结成《白虎通义》这本书而流传后世。而要说到关于星相学的辩论会,则以梁武帝所主持的“辩论会”为有名。
“三皇五帝夏商周,归秦即汉三国谋。两晋南北隋唐继,五代宋元明大清”,这场星相学的辩论会就发生在晋代之后的南北朝时期,是梁武帝萧衍所主持的。至于这场辩论是在固定场所,还是以“跟帖”的方式进行,我就不得而知了。跟汉章帝时期的辩论一样,这次辩论中梁武帝也留下了一本著作叫做《尝仪》。略有遗憾的是,我在网上没有找到这本书的全文,只是在唐朝人所编辑的《开元占经》中看到只言片语。重读历史,这次辩论会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,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。(下图为浑天仪,图片来源于网络)
至少在汉代,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提出了浑天说,他们认为宇宙就像一个鸡蛋一样,大地就好像是鸡蛋里的蛋黄。这个蛋黄漂浮在水上,蛋壳则一年四季不停转动,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在蛋壳上转动。南朝的何承天在他的著作《论浑象体》中说:“天形正圆而水居其半,地中高而外卑,水居其下”,就是对这种鸡蛋理论的详细说明。为什么古人会发现地面是个球形的呢?这是因为古代的天文学家发现在同一个时间的不同的地方(比如京都和交州)所看到的星象是不同的。就以南极老人星来说,在北方一般很难看到,但是在南方的冬天要看到它并不难,如果地球是平的,则不会有这个问题,所以才是球形的。
但是,对于天上的日月星辰到底是圆球还是圆盘,古人则各有看法,但总体是以圆球形为主。在梁武帝主持的那场辩论中,姜岌(《浑天论答难》)提出了这样的观点:月亮本身并不发光,它之所以发光,是因为太阳的照射;太阳和月亮都是圆形的,像肉丸一样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圆球形。我们的祖先是多么伟大,他们没有天文望远镜,就得出了如此可靠的理论!
但是,梁武帝对姜岌的有些看法却提出了异议,比如梁武帝反驳姜岌的月亮盈亏理论时说:如果月亮本身不发光,所以才有盈亏的问题,那么金木水火土五星也应该会有盈亏才对,所以姜岌关于月亮不发光的理论是错误的——这就是我对这次辩论比较遗憾的地方。在有天文望远镜的今天,我们已经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都是有盈亏的,只是限于当时的条件,梁武帝没有办法用肉眼观测到五星的盈亏,所以把自己得出的正确的结论又否定了,这是多么的遗憾?!
当然,姜岌的月亮盈亏理论也有它的缺陷,因为姜岌认为月亮的盈亏是因为距离太阳的远近造成的,但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因为太阳对月亮的照射角度不同而形成,与远近无关。但是限于古人的观测方法,古人能得到这样的结论,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。正是由于一代代人不懈的观测和想象(合理或不合理的),才给我们留下了星命学的宝贵遗产。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,谢谢大家!
文|西风独醉 探讨命理艺术,弘扬传统文化(请大家关注我,和我探讨命理知识)